学习工具 网站地图加入收藏

学习力在线学习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工具 > 诗词大全 >

高适《登百丈峰二首》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来源:登百丈峰二首 作者:高适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高适《登百丈峰二首》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适《登百丈峰二首》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登百丈峰二首》原文

《登百丈峰二首》

高适

朝登百丈峰,遥望燕支道。
汉垒青冥间,胡天白如扫。
忆昔霍将军,连年此征讨。
匈奴终不灭,寒山徒草草。
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

晋武轻后事,惠皇终已昏。
豺狼塞瀍洛,胡羯争乾坤。
四海如鼎沸,五原徒自尊。
而今白庭路,犹对青阳门。
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

  《登百丈峰二首》译文

  早上登上百丈峰,远眺那燕支山道。
 
  高山上,汉兵遗留下来的堡垒高耸入云天;胡地的天空旷远苍茫。
 
  遥想当年霍将军,连年在此征讨匈奴。
 
  匈奴终究没能灭绝,这孤寒的高山空自承受着这些纷乱的事实。
 
  如今只见大雁高飞而过,此情此景更令人感慨伤怀。
 
  晋武帝轻忽继承人的培养和选拔之事,没有废除惠帝;惠帝登基后,晋朝终于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中原地区豺狼当道,胡人常常南下入侵。
 
  全国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胡人们妄自称尊。
 
  现在白庭地区还冲着青阳门的方向。
 
  名利之场的事是不值得去追问的,且看那晋朝的君臣,无非都与草根同朽罢了。

  《登百丈峰二首》的注释

  百丈峰:山名,在今甘肃武威。
 
  燕支:山名,亦名焉支山,古时在匈奴境内,位于今甘肃山丹东。唐李白《王昭君》诗之一:“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王琦注引《元和郡县志》:“燕支山,一名删丹山,在丹州删丹县南五十里。东西百馀里,南北二十里,水草茂美,与祁连同。”
 
  汉垒:汉军营垒。青冥:形容青苍幽远。指青天。《楚辞·九章·悲回风》:“据青冥而摅虹兮,遂倏忽而扪天。”王逸注:“上至玄冥,舒光耀也。所至高眇不可逮也。”
 
  胡天:指胡人地域的天空;亦泛指胡人居住的地方。
 
  霍将军:指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霍去病。
 
  此:一作“北”。
 
  匈奴: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此代指唐时突厥等北方民族。
 
  草草:骚扰不安的样子。
 
  唯见:一作“唯有”。
 
  晋武轻后事:晋武,即晋武帝司马炎。
 
  惠皇:晋惠帝司马衷,司马炎之子。他即位后,贾后乱政,导致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之祸。
 
  瀍(chán)洛:瀍水和洛水的并称。洛阳为东周、东汉、魏、晋等朝都城(今河南省洛阳市,地处瀍水两岸、洛水之北)。故多以二水连称谓其地。此指中原地区。
 
  胡羯(jié):指北方少数民族。
 
  五原:关塞名。即汉五原郡之榆柳塞。又作“五凉”。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
 
  白庭:匈奴单于之庭。在今甘肃民勤北。
 
  青阳门:晋宫门名。
 
  朝市:朝廷与市肆,泛指名利之场。

  简短诗意赏析

  这两首诗描写了作者登上百丈峰的所见、所思,境界阔大而高迈。第一首诗描写了诗人登上百丈峰所见到的营垒、胡天雄壮苍凉的景象,并联想到昔日的战争以及这些战争对边塞的意义。

  作者简介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陆游《夜泊水村》”的原文翻译
  2、“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的原文翻译
  3、“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的原文翻译
  4、“魏大中《临江仙·埋没钱塘歌吹里》”的原文翻译
  5、“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的原文翻译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热门标签| 排版工具| 手机版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58837号-4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