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工具 网站地图加入收藏

学习力在线学习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工具 > 诗词大全 >

白居易《望月有感》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来源:望月有感 作者:白居易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白居易《望月有感》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居易《望月有感》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望月有感》原文

《望月有感》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望月有感》译文

  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因为看到月亮而有所感触,便随性写成诗一首来记录感想,寄给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潜的七哥,在乌江的十五哥和在符离、下邽的弟弟妹妹们看。
 
  战乱灾荒祖先产业荡然空,弟兄漂泊寄居他乡各西东。
 
  战乱过后田园荒芜寥落,逃亡途中骨肉同胞流落离散。
 
  顾影自怜好像离群的旅雁,行踪不定酷似无根的秋蓬。
 
  同看明月,分散的亲人都会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

  《望月有感》的注释

  河南:唐时河南道,辖今河南省大部和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的部分地区。
 
  关内:关内道,辖今陕西大部及甘肃、宁夏、内蒙的部分地区。
 
  阻饥:遭受饥荒等困难。
 
  浮梁大兄:白居易的长兄白幼文,贞元十四、五年(798—799年)间任饶州浮梁(今属江西景德镇)主簿。
 
  於潜七兄:白居易叔父白季康的长子,时为於潜(今浙江临安县)县尉。
 
  乌江十五兄:白居易的从兄白逸,时任乌江(今安徽和县)主簿。
 
  符离:在今安徽宿县内。白居易的父亲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作官多年,就把家安置在符离。
 
  下邽:县名,治所在今陕西省渭南县。白氏祖居曾在此。
 
  时难年荒:指遭受战乱和灾荒。荒,一作“饥”。
 
  世业:祖传的产业。唐代初年推行授田制度,所授之田分“口分田”和“世业田”,人死后,子孙可以继承“世业田”。
 
  羁旅:漂泊流浪。
 
  寥落:荒芜零落。
 
  干戈:古代两种兵器,此代指战争。
 
  吊影:一个人孤身独处,形影相伴,没有伴侣。
 
  千里雁:比喻兄弟们相隔千里,皆如孤雁离群。
 
  辞根:草木离开根部,比喻兄弟们各自背井离乡。
 
  九秋蓬:深秋时节随风飘转的蓬草,古人用来比喻游子在异乡漂泊。九秋,秋天。
 
  乡心:思亲恋乡之心。
 
  五处:即诗题所言五处。

  简短诗意赏析

  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全诗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白居易《夜泊旅望》”的原文翻译
  2、“柳宗元《登柳州峨山》”的原文翻译
  3、“周邦彦《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的原文翻译
  4、“柳永《蝶恋花·凤栖梧》”的原文翻译
  5、“杜荀鹤《闽中秋思》”的原文翻译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热门标签| 排版工具| 手机版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58837号-4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