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工具 网站地图加入收藏

学习力在线学习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工具 > 诗词大全 >

曹操《蒿里行》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来源:蒿里行 作者:曹操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曹操《蒿里行》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曹操《蒿里行》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蒿里行》原文

《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译文

  关东的诸州郡将领,都起兵讨伐董卓及其党羽这些残暴的人。
 
  本来期望各路将领在孟津会合,同心讨伐长安董卓。
 
  结果各有打算,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
 
  权势、财利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
 
  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
 
  战士常年征战,铠甲上生满了虮虱,百姓也因此死伤无数。
 
  累累白骨曝露于荒野之地无人收埋,方圆千里都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有一人能活,想到这里不免让人肝肠寸断。

  《蒿里行》的注释

  关东:函谷关(今河南灵宝西南)以东。义士:指起兵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
 
  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
 
  初期:本来期望。盟津:即孟津(今河南孟县南)。相传周武王伐纣时曾在此大会八百诸侯,此处借指本来期望关东诸将也能像武王伐纣会合的八百诸侯那样同心协力。
 
  乃心:其心,指上文“义士”之心。咸阳:秦时的都城,此借指长安,当时献帝被挟持到长安。
 
  力不齐:指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各有打算,力量不集中。齐:一致。
 
  踌躇:犹豫不前。雁行(háng):飞雁的行列,形容诸军列阵后观望不前的样子。此句倒装,正常语序当为“雁行而踌躇”。
 
  嗣:后来。还:同“旋”,不久。自相戕(qiāng):自相残杀。当时盟军中的袁绍、公孙瓒等发生了内部的攻杀。
 
  淮南句:指袁绍的异母弟袁术于公元197年(建安二年)在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自立为帝。
 
  刻玺句:指公元191年(初平二年)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玺,印,秦以后专指皇帝用的印章。
 
  铠甲句:由于长年战争,战士们不脱战服,铠甲上都生了虱子。铠甲,古代的护身战服。铠,就是甲。虮,虱卵。
 
  万姓:百姓。以:因此。
 
  生民:百姓。遗:剩下。

  简短诗意赏析

  这首诗诗人运用民歌的形式,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不仅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全诗风格质朴,沉郁悲壮,体现了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豪迈气魄和忧患意识,诗中集典故、事例、描述于一身,既形象具体,又内蕴深厚,体现了曹操的独特文风。

  作者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陆游《朝中措·梅》”的原文翻译
  2、“龚自珍《浪淘沙·写梦》”的原文翻译
  3、“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的原文翻译
  4、“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的原文翻译
  5、“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的原文翻译
中学生学习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热门标签| 排版工具| 手机版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58837号-4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