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工具 网站地图加入收藏

学习力在线学习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工具 > 诗词大全 >

姚鼐《游双溪记》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来源:游双溪记 作者:姚鼐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姚鼐《游双溪记》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姚鼐《游双溪记》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游双溪记》原文

《游双溪记》

姚鼐
 
  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余邀左世琅一青,张若兆应宿,同入北山,观乎双溪。一青之弟仲孚,与邀而疾作,不果来。一青又先返。余与应宿宿张太傅文端公墓舍,大雨溪涨,留之累日,盖龙溪水西北来,将入两崖之口,又受椒园之水,故其会曰双溪。松堤内绕,碧岩外交,势若重环。处于环中,以四望烟雨之所合散,树石之所拥露,其状万变。夜共一镫,凭几默听,众响皆入,人意萧然。
 
  当文端遭遇仁皇帝,登为辅相,一旦退老,御书“双溪”以赐,归悬之于此楣,优游自适于此者数年乃薨,天下谓之盛事。而余以不肖,不堪世用,亟去,蚤匿于岩窭,从故人于风雨之夕,远思文瑞之风,邈不可及。而又未知余今者之所自得,与昔文端之所娱于山水间者,其尚有同乎耶,其无有同乎耶?

  《游双溪记》译文

  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日?我邀左世琅一青,张若兆应宿,一同进入北山,到双溪游览。一青的弟弟仲孚本来应邀同游,但因突然生病没有来。一青又先回去。我便和张应宿一起住在了张太傅文端公墓地旁边的庐舍里。天降大雨,双溪的溪流猛涨,我们便滞留在那里好几天。大概龙溪水从西北方向滚滚而来,在快要进入两座山崖之间的入口时,又有椒园之水汇入,因为两水汇聚,这条溪便被称为“双溪”。茂盛的松树恰如堤坝在双溪内环绕,双溪外,苍绿色的山岩交错分布,整个情形像双环状。我们处于环状的中间向四处观望,恰好目睹烟雨的聚合与消散,树林和石头簇拥着交错呈现,在烟雨中这些 景致变化万千。夜晚坐在同一灯光下,倚靠几案默听,所有的自然音响都汇入耳畔,我们便有一种孤寂冷清的萧然之感。
 
  文端受仁德的皇帝恩宠,登上宰相的高位,一朝告老还乡,皇帝亲笔题写“双溪”两字赐赠,回乡以后将御笔题匾悬挂在此处的门楣上,在这里过了几年优游闲适的日子才去世,世人都说这是一件盛事。我因为不贤,不堪为世所用,急忙离去,早早隐居在山崖的深底,在风雨之夜与友人一起,远思文端的风范,觉得遥不可及。但是,不知现在我游览双溪的感受,与昔日文端游山玩水的快乐,是有某些相同之处呢,抑或没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游双溪记》的注释

  左世琅:字一青。
 
  张若兆:字应宿。
 
  双溪:位于今安徽桐城龙眠乡境内龙眠河与椒园小河汇流处,故称“双溪”。
 
  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即公元1775年。
 
  张太傅文端公:即清朝名相张英(1637——1708),桐城人,卒后谥号“文端”,赠太子太傅。
 
  镫:同“灯”,指油灯。
 
  仁皇帝:即康熙帝(1654——1722),名爱新觉罗·玄烨,谥号“大清圣祖仁皇帝”。
 
  登:加封。
 
  一旦:一天之间。
 
  楣:门框上边的横木。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邈:遥远。

  简短诗意赏析

  全文不过三百来字,熔描绘景物、凭吊前贤、抒发感慨于一炉。篇幅虽短,情韵生动,充分体现出姚鼐散文记事明晰、文字雅洁,惜墨如金而又余味悠长的风格特点。

  作者简介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辛弃疾《鹊桥仙·赠鹭鸶》”的原文翻译
  2、“高适《塞上听吹笛》”的原文翻译
  3、“杨万里《昭君怨·赋松上鸥》”的原文翻译
  4、“吴文英《双双燕·小桃谢后》”的原文翻译
  5、“秦观《念奴娇·过小孤山》”的原文翻译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热门标签| 排版工具| 手机版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58837号-4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