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工具 网站地图加入收藏

学习力在线学习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工具 > 诗词大全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来源: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作者:杜甫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夜月 一作:月夜)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译文

  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如向荆门奔去一般,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
 
  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认识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的注释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明妃:指王昭君。
 
  去:离开。
 
  紫台:汉宫,紫宫,宫廷。
 
  连:通、到。
 
  朔漠:北方的沙漠。
 
  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墓。
 
  省识:认识。
 
  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简短诗意赏析

  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王建《塞上逢故人》”的原文翻译
  2、“吴文英《诉衷情·秋情》”的原文翻译
  3、“白居易《望月有感》”的原文翻译
  4、“张继《枫桥夜泊》”的原文翻译
  5、“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的原文翻译
中学生学习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热门标签| 排版工具| 手机版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58837号-4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