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杜甫《恨别》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恨别》原文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恨别》译文
我离开洛阳之后便四处漂泊,远离它已有四千里之遥,安史之乱叛军长驱直入中原也已经有五六年了。
草木由青变衰,我来到剑阁之外,为兵戈阻断,在江边渐渐老去。
我思念家乡,忆念胞弟,清冷的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冷落的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
令人高兴的是听说司徒已攻克河阳,正乘胜追击敌人,急于要拿下幽燕。
《恨别》的注释 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洛城:洛阳。
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
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
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上元元年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当时李光弼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
简短诗意赏析诗中写安史之乱爆发后,诗人被迫背井离乡,辗转漂泊,直到蜀中才暂时安定下来。连年的战乱使骨肉不得团聚,诗人月下思家,白日忆弟,倦极而眠。听到唐军河阳大捷的喜讯,盼望早日平定叛乱。全诗抒发了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表达了对国泰民安的殷切期望。诗人将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沉郁顿挫,言近旨远,辞浅情深,尤其是颈联巧妙运用细节描写,以景托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王建《塞上逢故人》”的原文翻译 2、“吴文英《诉衷情·秋情》”的原文翻译 3、“白居易《望月有感》”的原文翻译 4、“张继《枫桥夜泊》”的原文翻译 5、“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的原文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