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外生存,火,就是生存的希望,如果是在南极该怎么取火呢,人们想到了用冰取火,为什么能用冰取火?用冰取火的原理是什么?下面学习力就来为您揭晓答案。 为什么能用冰取火? 在1600多年前,我国晋代学者张华的《博物志》就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意思就是把冰块削成圆形,中间厚四周薄,向着太阳举起来,在圆冰下边的光斑上,放上容易着火的东西,可以燃起火来。用冷冷的冰去引火,冰不是会融化吗?在清朝的时候,有的人去问当时著名的科学家郑复光。 郑复光不迷信书本,决定自己动手试一试。他的实验是这样做的:找一把壶底微微向里凹的锡壶,往壶里灌上热水,放在冰块上旋转,把大冰块烫出两个光滑的凸面,做成一个很大的冰凸透镜。 在阳光灿烂的时候,把冰凸透镜靠在一个小桌上,让它对准太阳,又把一个纸捻放在透镜的焦点上,一段时间后纸捻真的燃烧起来了。可是,冰并没有融化。 用冰取火的原理和用凸透镜取火的原理一样。爷爷的老花镜、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把放大镜放在阳光下,你就会看到放大镜下出现了一个耀眼的亮斑,那个亮斑就是焦点。把火柴头放在焦点上,看!着火了。这就是凸透镜的聚光本领。冰凸透镜也有这个本领,所以它也能取火。 这就涉及到物理中几何光学的原理了。光通过两种媒质的界面时,要发生折射。凸透镜(会聚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它对光有会聚作用。让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光线会聚焦点,即平行光聚焦法。从而使热量集中到焦点上。如果在焦点处放些易燃物质,易燃品就会燃烧起来。 野外取火的方法有哪些? 在野外生存,离不开火,火除了能带给我们温暖,还能烧水、煮食物、抵御野兽,下面介绍5种最常用的野外求生取火方法,掌握取火的方法越多,在野外越容易生存下去。 1、放大镜聚光取火 这和用冰取火的原理是一样的,只需要把放大镜放在太阳底下,找好距离聚焦到易燃物上即可。前提是必须要有太阳。 2、打火棒取火 打火棒是由镁和其他金属混合制成的一种高效的火石。只要带上一个打火棒,几乎任何情况下你都可以不用为取火而发愁了。 3、碳布取火 事先准备一些碳布火绒放在求生盒里。碳布是一种十分容易燃烧的火绒,可以使用钢或者碎石击出的火花将碳布点燃。 4、摩擦取火 利用摩擦生热来取火是最古老的生火方法之一。像火犁和火弓都是利用这个原理的。 5、电池和细导线 电池和细导线的组合是绝佳的起火装置。用细导线连接电池的正负极后,导线变会发热发红,产生高温。这个温度足够点燃火绒。此外,电池电压和电流越高,用起来效果越好。一般在3——12V范围内电压越高越好,而且相对比较安全。 古人是如何取火的? 在没有打火机和火柴的年代,古人依靠聪明的才智,仍然可以用火来烹饪,那古人是如何取火的? 古人类:自然之火 最早,人们是不会取火的,古人类用的火,多是雷电引起树木着火的自然界火和火山引起的火。但是,这种火时有时无,而且不易保存,只能看老天爷的脸色。 上古时代:钻木取火 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想用火的时候就用火,不再依赖“上天”,但取火难度较大。 钻木取火的方法:折一根山麻木,弄成扁平状,在上面刻上一道浅的凹穴,再折一根山麻木当棍子,人坐在地上,双脚踩住扁平的山麻木板,把棍子一端按在凹穴上,双掌握住来回搓动,棍子末端与木板结合处发生剧烈摩擦,产生木屑,因摩擦生热,碎木屑热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活性点燃木板旁易燃的干草和木屑粉,燃起火焰。 青铜器时代:阳燧 用金属制成的尖底杯,放在太阳光下,使光线聚在杯底尖处,杯底放艾绒之类,遇光马上能燃烧起来。 还有一种说法是,用铜制的凹面镜对着太阳取火。 春秋时期:火镰 由于打造时把形状做成酷似弯弯的镰刀与火石撞击能产生火星而得名。 火镰基本由三部分组成:火石,通常指燧石,若无燧石也可用鹅卵石充当;火绒,就是艾蒿的嫩叶;火钢,大众化的就用一小块硬度不太强的普通钢条,经热处理及打造成弯弯的镰刀形状成为火镰的主件。 南北朝时期:火折子 用很粗糙的土制纸卷成紧密的纸卷,用火点燃后再把它吹灭,这时候虽然没有火苗但能看到红色的亮点在隐隐的燃烧,就象灰烬中的余火,能保持很长时间不灭。 需要点火时只要一吹就能使它复燃,不过吹是很有技巧的,需要突然、短促、有力,送气量要大。 原理是:磷以及一些易氧物质,在气温高的情况下,用嘴吹,或者快速甩,它就会与氧充分接触而起剧烈反应而燃烧。 延伸阅读: 三个火怎么读? 飞蛾扑火的原因是什么? 火星为什么是红色的? 为什么焰火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拔火罐为什么会起水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