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繇(yáo)作为著名的书法家,其作品被后人津津乐道,下面就为大家探究一下钟繇被称为“楷书之祖”的原因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钟繇(yáo)(151年——230年),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钟繇的书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历代评论成就极高。梁武帝撰写了《观钟繇书法十二意》,称赞钟繇书法“巧趣精细,殆同机神”。庚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说“钟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妙尽许昌之碑,穷极邺下之牍”。张怀瓘更将钟书列为“神品”。此外,明岑宗旦、清刘熙载等都给以极高评价。 卫恒《四体书势·隶势》载钟繇语曰:“鸟迹之变,乃惟左隶,(益蜀)彼烦文,从此简易。焕若星辰,郁劳云市”,此语见于《初学记》,内容主要谈隶书的演变及其笔法。 总而论之,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他和东汉的张芝被人合称为“钟张”,又与东晋书圣王羲之被人并称为“钟王”。同张芝、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书中“四贤”。对于汉字书法的创立、发展、流变都有重要作用。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陶宗仪《书史会要》云:“钟王变体,始有古隶、今隶之分,夫以古法为隶,今法为楷可也。”钟繇之后,许多书法家竞相学习钟体,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种钟体临本。后张昶、怀素、颜真卿、黄庭坚等在书体创作上都从各方面吸收了钟体之长、钟论之要。 下面为大家搜集了几份钟繇的作品一起来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