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说到“圣人”大家会不自觉的想到孔夫子,那为什么称孔夫子是“圣人”?被称为“圣人”的孔子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圣人孔子。 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出现了一位被称为“圣人”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他就是孔子。孔子的本名叫孔丘,别名叫仲尼,“子”是当时人们对于有学识、有名望的人的尊称。孔子从小就勤奋好学,立志要做一个博学多识的人。到了30岁左右,孔子成了鲁国最有学问的人,名气也越来越大,许多人都愿意把孩子送到他那里去读书。孔子一生中收了3000多弟子,出名的有72人。孔子对弟子要求既严格,又宽厚,对弟子的行走、坐立、礼貌等等生活习惯都有严格的规定,但平时他和弟子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讨论问题,师生之间很友好,是名符其实的教育家。孔子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称之为“圣人”是大家所能接受的,他的思想在现代仍有很深的影响。 为什么称孔夫子是“圣人”? 这第一个,就是孔子的容貌。孔子可谓是“奇人异相”。他身高196.8cm,相当于古代版的“姚明”。孔子刚出生下来的时候,头顶中间凹陷,就好像是一个山丘,他的母亲看到后以为是一个怪物,甚至差一点将他抛弃。 长大后的孔子容貌上也存在着多种缺陷,包括鼻孔外翻,眼睛凸出,大暴牙齿,大耳垂肩,双手过膝,身材不匀等特征。但是这些仅仅是孔子的外部形象,“人不可貌相”,只要与孔子接触过的人,都会被他温和而充满正气,威严而不凶猛,谦虚而和气的内在气质强烈吸引。 这第二个,就是孔子勇武过人。他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吕氏春秋》记载:“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以孔子的力量,能够徒手打开沉重的城门。但是他从来不炫耀武力,不肯因为力气大,闻名于天下。 史书记载,孔子的父亲孔叔梁,就是当时鲁国著名的武士,他力大无穷,曾立过两次战功。其中有一次,他单臂托住城门,让困陷城内的战友安全撤出,从而威名远振。孔子的勇武,也许就是家传基因吧。 《淮南子》一书,也曾描写孔子,说他的勇猛,超过当时著名的勇士孟贲。孟贲何许人也?《东周列国志》描述其:“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虎狼,发怒吐气,声响动天。” 孟贲曾经在野外看见两牛相斗,他就从中间分开它们。一牛当场被摔倒,另一牛还在抵抗。孟贲大怒,按住此牛头,用右手把牛角生生地拔出来,角出牛死。人畏其勇,莫敢与抗。孔子比孟贲都厉害,其勇武可想而知。 这第三点,对于现代社会那是十分有用的,就是孔子的酒量惊人。《论语·乡党篇》说“惟酒无量,不及乱。”意思是说,孔子的酒量是没有限度的,从来没有醉到过胡言乱语的程度。这句话说明,孔子酒量深不可测,他曾周游列国,豪宴百次,以一挡十,但是从来就没有喝醉过,谁也不知道孔子能喝多少酒。孔子的酒量,在《孔从子·儒服》中被透露:“尧舜千钟,孔子百觚;子路嗑嗑,尚饮十榼。古之圣贤,无不能饮者。”这里的钟,是古代的酒器,自钟而注入酒杯之中,说明钟应该比酒杯的容量小些。而觚就不同了,它长身细腰,口部呈大喇叭形,底部呈小喇叭形。在其盛行的商代和西周初期,能够用觚饮酒,基本上就可以称为海量了,相当于我们现代的“对瓶吹”。子路饮酒的榼,就像我们现代盛酒用的木桶。大家知道,子路是习武之人,豪爽义气,用木桶喝酒,这也是帅呆了!尧舜,孔子,子路,都是古代的圣贤,同时他们的酒量,也是让人咋舌的。 还有第四点,孔子铁腕治政。孔子青年时代曾做过管理仓库、牧场之类的小官,他事无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由于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学识,很快得到不断提拔。孔子51岁的时候,被任命为山东鲁国的济宁市市长,政绩非常显著。一年后又升任鲁国的建设部部长,接着很快又被委任为鲁国的公安部部长兼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孔子56岁时,又升任为鲁国的代总理。由于孔子升迁过快,不符合当时官员晋升标准,因此只能先成为代总理。孔子执政时,将扰乱政事的贪官污吏少正卯杀掉,以严肃法纪,因而名动一时。由此看出,孔子不是后世某些人认为的迂腐不堪的学究,而是赏罚分明的“铁腕”政治家。 中国古代名篇《千字文》有言“克念作圣”,直译为“克制私欲,能成圣人。”孔子是一位圣人,他不但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而且有以上四个冠绝古今的优点,却让后人鲜为人知,说明了孔子能够克制私欲,这也是成为圣人最基本的要素。现代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在其所著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将孔子排名第五位。排名第一位穆罕默德, 是伊斯兰教的“先知”;第三位耶稣,是基督教的救世主;第四位释迦牟尼,是佛教的佛主;除了排名第二位牛顿是科学家外,排名在孔子前面的是“非神即主”,由此可见,孔子的地位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神圣而且崇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