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工具 网站地图加入收藏

学习力在线学习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工具 > 诗词大全 >

曹雪芹《代别离·秋窗风雨夕》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来源: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作者:曹雪芹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曹雪芹《代别离·秋窗风雨夕》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曹雪芹《代别离·秋窗风雨夕》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原文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曹雪芹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霢霢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译文

  秋天花草凋零,微明的灯光使秋夜显得更加漫长。
 
  已经睡醒窗外是无尽的秋色,哪能忍受秋日的风雨使秋天更加凄凉。
 
  秋天的风雨来的何其迅速,惊破了梦中的绿色。
 
  怀着秋日的感伤无法入眠,向着屏风移动流泪的蜡烛。
 
  晃动的烛焰点燃了短柄的灯台,牵动了愁怨和离别的情绪。
 
  谁家的庭院没有秋风侵入,那里秋日的窗外没有雨声?
 
  丝绸的被子无法抵挡秋风的力量,秋夜将尽的更漏声催来更急的雨声。
 
  整夜连绵的秋雨,就像陪伴着即将离别的人哭泣。
 
  庭院在秋日雨雾笼罩下更加萧条,窗前稀疏的竹叶上时有水珠滴落。
 
  不知风雨何时才能停止,泪已经打湿了窗纱。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的注释

  耿耿:微明的样子。另一义是形容心中不宁。这里字面上是前一义,要表达的意思上兼有后一义。
 
  助凄凉:《红楼梦》庚辰本另笔涂去“凄”字,添改作“秋”,当是为复叠“秋”字而改,有损文义,不从。
 
  秋梦绿:秋夜梦中所见草木葱笼的春夏景象。《红楼梦》程高本作“秋梦续”,“续”与“惊破”相反,又与下句“不忍眠”矛盾。
 
  秋情:指秋天景象所引起的感伤情怀。
 
  “自向”句:暗用唐代李商隐《嫦娥》诗中“云母屏风烛影深”句意,写寂寞。泪烛,融化的蜡脂如泪,故名。也是以物写人。“移”,《红楼梦》程高本作“挑”,灯草才用“挑”,烛芯只用“剪”。
 
  摇摇:指烛焰晃动。爇,点燃。檠,灯架,蜡烛台。
 
  “谁家”二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小说中所谓拟其格,这类句法最明显。
 
  罗衾:丝绸面子的被褥。不奈:不耐,不能抵挡。
 
  残漏:夜里将尽的更漏声。
 
  连宵:整夜。脉脉:通“霢霢”,细雨连绵。飕飕:状声词,形容风声。
 
  寒烟:秋天的细雨或雾气。
 
  滴沥:水珠下滴。

  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吴文英《生查子·秋社》”的原文翻译
  2、“白居易《雨后秋凉》”的原文翻译
  3、“杜牧《秋霁寄远》”的原文翻译
  4、“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的原文翻译
  5、“纳兰性德《清平乐·凄凄切切》”的原文翻译
中学生学习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热门标签| 排版工具| 手机版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58837号-4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