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辛弃疾《念奴娇·重九席上》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念奴娇·重九席上》原文
《念奴娇·重九席上》
辛弃疾
龙山何处,记当年高会,重阳佳节。谁与老兵供一笑,落帽参军华发。莫倚忘怀,西风也曾,点检尊前客。凄凉今古,眼中三两飞蝶。
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爱说琴中如得趣,弦上何劳声切。试把空杯,翁还肯道,何必杯中物。临风一笑,请翁同醉今夕。
《念奴娇·重九席上》译文
不知在龙山哪里,但依然记得当年重阳时的聚会。是谁成为桓温的笑料?是落帽的白发参军孟嘉啊!不要说自己“西风吹帽,初不自觉”,其实西风也会挑选对象,让你故意出丑。沧海桑田,人事变迁。桓温、孟嘉皆已逝去。眼前所见只有二三飞蝶而已。
高风亮节,千载之中,只有陶渊明可居。你只要领会琴中的乐趣,又何必非要在琴上奏出美妙的音乐呢?”既然您说“琴中如果得趣,何必一定要在弦上发出声音呢?”那么,好!现在,如果我把空杯向您祝酒,您是否还肯说“得到酒趣就好,何必一定要杯中有酒呢?”哈哈,还是让我们斟满酒杯,今朝不醉不归吧!
《念奴娇·重九席上》的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湘月”,代表作品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等。
龙山:在湖北江陵府(今湖北沙市)城西北十五里,桓温九日登高,孟嘉落帽处。
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再为江州别驾、巴丘令、征西大将军谯国桓温参军。……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佐毕集。……时佐吏并着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词中“当年高会”即指龙山之会。
老兵:指桓温,谢奕称桓温为老兵。《晋书·谢奕传》:“(奕)与桓温善,温辟为安西司马,犹推布衣好。……尝逼温饮,温走入南康主门避之。……奕遂携酒就厅事,引温一兵帅共饮,曰:‘失一老兵,得一老兵,亦何所怪!’”谁与老兵供一笑,这是问成为桓温笑料的是谁人。落帽参军即孟嘉。华发:花白头发,这是想象孟嘉落帽的形象。按:在盛大宴会之上,落帽本是失礼行为,而桓温戏弄孟嘉,显然是把他当作取笑的对象。所以作者有“供一笑”的话。
莫倚:不要寻找借口。倚:倚杖。忘怀:忘记了,指孟嘉“初不自觉”落帽事。
也解:也能。点检:指点,引伸为挑选,这里含有蔑视的意思。樽前客:指宴席上的客人。这两句是说,西风也能挑选席上客人,意思是让他当众出丑。按:《孟府君传》曾载桓温对孟嘉说的话:“人不可无势,我乃能驾御卿。”孟嘉甘心受桓温的驾御,所以西风也要贬之。
“凄凉今古,眼中三两飞蝶”:不论是桓温还是孟嘉,都已不复存在,在后人眼中,眼前所见的只有三两只飞蝶而已。这是总结一句,说这些历史人物不值得一提。
须信:应知。采菊东篱:陶潜《饮酒》诗句。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高风亮节,千载之下,只有曾任彭泽令的陶渊明可称。
爱说:口语,喜欢说。《晋书·陶潜传》:“性不解音,而蓄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试把:试举。杯中物为酒。陶潜《责子》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以上三句是与陶渊明开玩笑。因为陶渊明说过琴中如果得趣,何必一定要在弦上发出声音,所以比照推理:那么杯中无酒的时候,陶翁是否还肯说,举杯得趣,何必一定要斟满呢?翁,陶渊明,下句的翁也是陶渊明。
简短诗意赏析 上片主要写眼前宴会引起的对东晋风流名士在龙山高会上的极尽风流,进而感慨知音稀少;下片承接上文引出东篱采菊的爱酒高人陶渊明,抒发了词人对陶潜躬耕归隐的仰慕之情,也体现了词人对陶潜归隐生活的仰慕。整首词风格雄浑,沉郁顿挫,颇有笔力。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纳兰性德《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的原文翻译 2、“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的原文翻译 3、“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的原文翻译 4、“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原文翻译 5、“戴复古《贺新郎·寄丰真州》”的原文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