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工具 网站地图加入收藏

学习力在线学习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工具 > 诗词大全 >

韩愈《马说》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来源:马说 作者:韩愈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韩愈《马说》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韩愈《马说》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马说》原文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祗 同:衹)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虽然有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中受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因日行千里而闻名于世。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优良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叫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马说》的注释

  伯乐: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千里马: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千里。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特指有才华的人。
 
  而:表转折。可是,但是。
 
  故虽有名马:所以虽然有名贵的马。故:因此 。 虽:虽然。名:名贵的。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祗(zhǐ):同“衹”,只,仅。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骈,两马并驾。
 
  骈死:并列而死。于:在。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
 
  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指马的千里之能被埋没。以:用。 称:出名。
 
  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一食:吃一顿。食,吃。
 
  或:有时。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食:喂。
 
  其:指千里马,代词。
 
  是:这样,指示代词。
 
  虽:虽然。
 
  能:本领。
 
  足:足够。
 
  才 :才能。
 
  美:美好的素质。
 
  外见(xiàn):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表现;显现。
 
  且:犹,尚且。
 
  欲:想要。
 
  等:等同,一样。
 
  不可得:不能够得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求:要求。
 
  策之:驱使它。策: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指鞭策,驾驭。之:代词,指千里马。
 
  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以:按照。道:正确的方法。
 
  食之:食,通“饲”,喂。
 
  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这里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材:通“才”,才能。尽(2):竭尽,发挥出。
 
  鸣:马嘶。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执:拿。
 
  策:马鞭。
 
  临:面对。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其(1):难道,表反问语气。
 
  其(2):大概,表推测语气。
 
  邪:通“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意为“吗”
 
  知:懂得,了解,认识。

  简短诗意赏析

  这篇寓言性的短论通过对世上有无千里马这一问题的反复论证,归结到不是没有千里马,而是缺少知马的伯乐,从而对封建统治者不知人、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有力的揭露,抒发了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悲愤。此文通篇托物寓意,借伯乐相马的故事,运用比喻,宛转地说明道理,构思精巧,形象生动。全文语言简练,长短句相间,语气有陈述、疑问、感叹,行文富于变化,达到了说理深刻、论证有力的效果。

  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的原文翻译
  2、“李清照《武陵春·春晚》”的原文翻译
  3、“陆游《杂感》”的原文翻译
  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原文翻译
  5、“庄周《逍遥游》”的原文翻译
中学生学习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热门标签| 排版工具| 手机版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58837号-4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