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工具 网站地图加入收藏

学习力在线学习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工具 > 诗词大全 >

袁去华《水调歌头·定王台》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来源:水调歌头·定王台 作者:袁去华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袁去华《水调歌头·定王台》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袁去华《水调歌头·定王台》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水调歌头·定王台》原文

《水调歌头·定王台》

袁去华
 
  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水调歌头·定王台》译文

  定王台建在洞庭湖之滨,位于古湘州地界上。定王台虽然在历经千年之后已经堙没,但是遗迹尚存,那残存的台基,依然高耸百尺,令我想到定王台的修建者西汉的刘发。想当年定王到此游玩时,一定是华盖如云,旌旗招展,如虹霓当空;千乘万骑前呼后拥,声势浩大;急管高歌之声似乎直抵云霄。然而,屈指已几度春秋,昔日的繁华盛地变成了一派衰败苍凉,盛衰无常,兴废两茫茫。
 
  登台远望,只见高大的树木枝叶枯落,长江无止息地向东奔流。对此情景,想到国家的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而自己空怀一腔报国热情却无路请缨、壮志难酬,不由得发出了悲愤苍凉的感慨:书生报国无门,空自白头,而金兵猝然南下,侵占中原,犹如一夜北风生寒,导致万里河山支离破碎、残破不堪。京都沦陷,皇家陵阙黯然被埋没在厚厚的云雾之中,令人愁恨不已。念及此,我耿耿于怀,悲愤难休,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徘徊往来在秋风寒霜中,夕阳将落,更增人恨愁。

  《水调歌头·定王台》的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双调九十五字,上阕九句四平韵、下阕十句四平韵。
 
  定王台:在今湖南长沙市东,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望其母唐姬墓而筑,故名。
 
  楚望:楚地的望郡。唐、宋时,州、郡、县按地势、人口及经济状况划分为畿、赤、望、紧、上、中、下若干等级,形胜富庶的地区称“望”。
 
  湘州:东晋永嘉时初置,唐初改潭州,词中指长沙。
 
  危基:高大的台基。
 
  自西刘:始建于西汉刘发。
 
  霓(ní)旌(jīng):旗帜如云霓,形容仪仗之盛。
 
  依约:连绵不断。
 
  空白九分头:徒然白首。词中用陈与义《巴丘书事》“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来表达作者请缨无路的悲愤。
 
  一夜寒生关塞:比喻金人猝然南侵,攻破关塞。
 
  云埋陵阙(què):皇宫与陵寝都埋没在远方的云雾中,词中指宋都汴京沦于敌手。陵阙:帝王陵墓、京都城阙,均为存亡的象征。
 
  耿(gěng)耿:不安的样子。
 
  徙(xǐ)倚(yǐ):走走停停。

  简短诗意赏析

  这首词画面壮阔雄浑,音调苍凉激楚,充溢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作者简介

  袁去华,字宣卿,江西奉新(一作豫章)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绍兴十五年(公元一一四五年)进士。改官知石首县而卒。善为歌词,尝为张孝祥所称。去华著有适斋类稿八卷,词一卷,著有《适斋类稿》、《袁宣卿词》、《文献通考》传于世。存词90余首。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原文翻译
  2、“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原文翻译
  3、“元好问《江城子·醉来长袖舞鸡鸣》”的原文翻译
  4、“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的原文翻译
  5、“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的原文翻译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热门标签| 排版工具| 手机版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58837号-4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